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栏建设
分享到:
馆藏全宗│民国宗教、社会团体全宗档案(一)
  • 2024-03-04 10:05
  • 来源:汕头市档案馆
  • 发布机构:汕头市档案馆
  • 【字体:
  • 全宗号:M029

    机构概况:

    佛教自唐时已传入潮汕并得到逐步发展,佛教在潮汕有禅宗、净土宗和密宗等三种宗派。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和科学成为时代思想,加上战乱和自然灾害,潮汕佛教难有发展,寺院荒废颇多,但此时密宗反而在潮汕复兴起来。密宗亦称密教,此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使修行者身、口、意与佛身、口、意“三密相应”。1919年5月,王弘愿居士翻译《密教纲要》《大日经疏续弘秘曲》,此为潮汕近代译经的开端,同时也是密教在潮汕复兴之先声。1921年,汕头市开始成立佛教的组织。1921年汕头市区居士成立了汕头市念佛社,聘请潮汕僧人释根宽和尚为社长;1924年易名为岭东佛教会,领导潮汕各地佛教徒;抗战胜利后改为中国佛教会汕头市支会。1933年, 罗岷山、范家驹等居士创立了佛教居士林,以作研修佛学之所。1934年王少瑜、王净心等人发起组织汕头市密教重兴会,特聘王弘愿为导师。解放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汕头市佛教组织逐步完善和发展。1950年秋,三团体自发成立联谊会。

    岭东佛教联合会会员证书

    清末以后,潮汕各地建祖师庙渐多,并于庙内设立慈善机构,或直接成立善堂、善社。清末民初,汕头埠先后成立存心、诚心、慈爱、诚敬、延寿等五个善堂。抗日战争期间,成立潮汕佛教慈善救济联合会,创办汕头存心、诚敬、诚心、慈爱四所善堂小学及觉世小学,供穷人子弟免费读书。

    广东省汕头市诚敬善社概况(节选)

    基督教传入潮汕,先是1849年德国巴色会黎力基牧师到澄海县盐灶布道;1856年英兰长老会国外宣道会派宾为邻牧师来汕传教;1860年北美浸信会派耶士摩牧师来汕传教;1900年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也传入潮汕。基督教会的活动方式是以聚会礼拜为主体,内容包括唱诗、祷告、读经、证道、祝福等几个方面。至解放前夕,基督教共有4个外国教会的3个宗派(长老会、浸信会、安息日会,德国巴色会属长老会)传入潮汕,中国教会内的3个教派(基督徒聚会处、真耶稣教会、中华真耶稣教会)在汕头布道,另有汕头教徒创建的新中华基督教会和客语礼拜堂。汕头解放后,汕头的基督教会基本上保持正常的宗教活动。

    一九三八年岭东大会议事程序

    基督教长老会自1856年传入汕头埠,初称英兰长老会汕头宣道区,至1881年举行第一次长老大会始设教区。1922年,中国长老联合会成立,至1927年,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成立。汕头也随之取消长老宗名称,改称中华基督教岭东大会,下设区会,汕头区会辖88个堂会。岭东基督教浸信会是在1860年北美浸信会国外宣道会派牧师来汕传教时创立的,浸信会的组织有代表大会、区代表会、联堂和堂会。解放前,中华基督教岭东大会和岭东基督教浸信会所属各堂会都办有小学、短期妇女学校等,在区会所在地办有医院、中学、神学院、妇女学校,以及养老院、孤儿院等。

    中华基督教会岭东大会汕头区会所属堂会简表(节选)

    档案概况:

    馆藏民国宗教、社会团体类档案起止时间为1931-1949年,共207卷。该全宗检索工具有案卷级电子目录和案卷级、文件级纸质目录,已完成全文数字化。

    其中民国宗教档案主要内容有:

    1.佛教会、存心等善堂及慈善救济社团有关组织章程、人事任免、历届理监事、社会会员名册和办理救济情况等材料;有关密教重兴会材料。

    岭东佛教联合会章程

    存心善堂、诚敬善社、延寿善堂、慈爱善社、诚心善堂、养莲善社关于呈请汕头市警察局局长转呈市政府准予拨款资遣流丐的文

    2.有关潮汕基督教、汕头区会、堂会史略、牧师传略,经文,演讲稿件和宣传资料;中华基督教会岭东大会有关会议、决定、规章、会员代表大会、会员名册和所属各福音医院调查表、补助表,各区会、堂会来往文书及经济收支账据、传道捐征信录等文书材料;岭东基督教浸信会有关会议记录,该会农业生产促进会会员、赤贫会友名册,教会与农村建设,救济等文书材料和浸信会简史。

    布道人员子女教育补助金受款人收据

    岭东浸信会农业生产促进会会员登记表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档案馆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