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以后,日本法西斯在中国陷入持久战的泥潭,在国际上日益陷于孤立。为了摆脱困境,日军大本营开始将下一个侵略目标指向东南亚。当时,漂泊东南亚的华侨在战争的阴云下虽是勉强维持,却也家批不断,饱含对家乡的思念。在汕头市档案馆馆藏侨批中,就有几封侨批记录下了这段历史:
释文:
荆妻、弟妇、儿侄收知:
昨接回批,内泐(1)数种事情,其最主要者欲超先母神灵西度,此全人道至理行为。莫奈(2)国际风云波及泰国,在我现今谋利格外艰难,以上逐月所寄具是在维持设法中,勿误认是丰裕之筹拨也。现再寄去国币壹佰元,至时捡收可也。
然则备香纸一付,命同麟儿携往先母灵前,伐(代)余诉其不孝之罪。候有厚利入手,自当多寄以作佛事之需。刻暂先顾生人口食,后及其他。
笔至于此,惟泪溶溶(3),余候后叙。
喜之,两地平安!
廿八.八 廿四
金丰字
释文:
慈亲大人万福:
敬禀者,昨天接来慈谕,诸情拜悉。但因中日争战十分影响南洋生活,对麟儿定聘银项,处此目前,不肖实难应付。祈母亲设法她方延(4)之。现惟寄上国币贰拾元以续家用,到时查收。余容后禀。
顺祝两地平安!
拾贰月十一号
儿金丰禀
注释:
(1)泐:lè,铭刻、书写。手泐,旧时书信常用语,如:手泐平安。
(2)莫奈:无奈。
(3)溶溶:流动的样子,此处形容泪水流动的样子。
(4)延:借,筹措。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占领了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广大地区,并在当地实行严厉的军政统制以维持其庞大的军费开支,经济统制则是其军政统制的核心内容。日本通过设立南方开发金库和发行南方券等方式,在东南亚各地建立了以南方开发金库为核心的金融统制制度。南方开发金库通过其特权发行大量货币,收夺占用大量东南亚的资金,对东南亚地区开展金融掠夺,造成东南亚人民生活格外艰难。
“军票和南方券的滥用,乃是一种‘无本掠夺’,在东南亚各占领区引起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占领区人民生活陷入极其贫困状态。日本的金融和财政统制,不但没有带来‘共荣’,反而将占领区人民推入水深火热之中。为筹集更多的财源,军政当局还强迫占领区居民购买国债、强制储蓄,但最终都是流向军政当局指定的用途,即用来购买公债及军需产业资金的运用。如此,在军政当局的统制政策下,东南亚居民的储蓄资金被强迫转换为一张薄纸……”(毕世鸿.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统制[D].天津:南开大学.2012)
但即便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当时旅居南洋各地的华侨,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依然家批不断,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体现了华侨与祖国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